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新聞稿
平衡不倒翁,步步為營:打穩「肌」礎「銀」健康
隨著人口老齡化,長者跌倒已是不容忽視的公共健康問題。依據112年死因統計,65歲以上長者跌倒事故傷害死亡第2位。臺北市文山區事故傷害死亡原因分析,跌倒亦居第2位。另,113年文山區獨居長者需求評估報告,跌倒、衰弱與社會參與度低是長者面臨首要健康問題。為預防長者跌倒並提高生活品質,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推出「平衡不倒翁」防跌運動方案,透過專業設計運動增強長者核心平衡,並融合娛樂元素提升參與感。此外,長者應保持規律運動,避免久坐或缺乏運動。為此,中心推出「家事肌礎」四招式(走、蹲、抬、墊)增強肌力和平衡,減少跌倒風險。
跌倒無所不在,運動強化肌力防跌倒
臺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陳幸宜說明,臺北市民政局資料顯示,文山區65歲以上長者人數計5萬3,849人,依據2017年國民健康署「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65歲以上長者自述過去一年曾經跌倒比率15.5%,跌傷且就醫比率為8.4%,也就是每6個長者,就有1個曾經發生跌倒,且每12個長者,就有1個曾經發生跌傷而就醫。隨著年齡增長,跌倒成為許多老年人健康的隱形殺手。跌倒的風險並非無法避免,相關研究顯示,規律的運動能顯著提升長者的身體機能,尤其是核心平衡力的增強,能有效預防跌倒。
為了增進長者核心平衡力,減少肌力流失,本中心與臺灣長期照顧物理治療學會合作,推出「平衡不倒翁」防跌運動介入方案,該方案以簡單、易行且具趣味性的運動形式,除了幫助長者有效提升平衡能力,強化肌力、降低跌倒風險,運動過程中增進與人互動,進而預防延緩失智老化。
平衡不倒翁計畫:12週防跌運動,守護健康每一步!
臺灣長期照顧物理治療學會林佩欣理事長指出,根據國內外研究結果,60歲以上的長者若經過規律的運動訓練,能顯著降低跌倒風險。規律運動能有效預防約32%的跌倒事件,尤其是強化核心平衡力對防跌至關重要。林佩欣理事長進一步說明,預防跌倒的運動應綜合肌力、步態、平衡及活動度四大類型,並強調多重介入比單一介入更為有效。因此,學會推出了「平衡不倒翁防跌運動介入方案」,於12週的課程中融合平衡運動、有氧運動、肌力訓練與柔軟度練習,並搭配音樂及防跌口訣(附件1),既增加運動的樂趣,也能幫助長者記憶並執行動作,達到認知訓練的效果。
此次運動方案邀請了65位長者參與,在介入前後進行身體功能及認知評估,結果顯示,經過運動訓練的實驗組(29位長者)在認知功能測試(蒙特婁量表)及衰弱(SOF)中表現優於對照組(36位長者),顯示運動不僅改善了身體機能,也對認知功能帶來顯著的提升。雖然2分鐘踏步次數、起走時間、簡易身體表現功能評估及防跌知識評估等項目未達顯著差異,但所有參與者在這些方面均有顯著的改善。
學員上課有感,口訣防跌好記又實用
張大哥分享上課經驗,他提到「上課前,身體感覺緊繃、不舒服,但經過每堂課的運動與伸展後,身體變得更輕鬆,酸痛的問題得到了改善。我每週都期待課程,並準時報到。老師也會耐心地教導每個學員,讓我們都能做出標準的動作。透過參加這次運動,我逐漸感受到自己的肌肉強度在增強,身體的力量和穩定性也得到改善。對我日常生活活動,如走路、提重物等,比較不累!」。曾大姐則提到,「我一個人住,總是擔心會跌倒,所以平常只能在家做超慢跑。這次來參加課程,有了大家陪伴,運動不再孤單。這次課程中搭配有趣的防跌口訣,讓我不經意地記住並運用到生活中,提醒自己注意周圍環境是否安全。雖然我不敢說自己動作完全標準,但我每堂課都很認真,我住的地方離上課地點較遠,但12週課程我沒缺席過,因為運動讓我的心情和精神變得更好,朋友也說我看起來更有活力。」
推廣「家事肌礎」4招式,增強長者肌力與平衡能力!
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陳幸宜表示,除了強調規律的運動訓練外,本中心特別推出了一項針對長者的「家事肌礎」4招式(附件2),幫助長者在日常家事中輕鬆進行肌力與平衡的鍛煉。這四個簡單易行的動作包括走台步、蹲馬步、抬腳踏與墊腳站,透過日常掃地、拖地、洗碗等家務活動,長者能夠有效地加強腿部肌肉、提升核心穩定性,同時訓練平衡能力,進一步達到防跌效果。陳幸宜指出,這些動作可以將運動與日常生活結合,讓長輩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肌力訓練,實現既方便又有效的健康管理,進而提高生活品質,讓長者變得像不倒翁一樣快樂而穩定。
「走」台步:重覆腳跟抵腳尖的動作,沿著直線向前行走,鍛鍊動態平衡。
「蹲」馬步:雙腳下蹲,維持5秒再站起,練核心、臀部及大腿肌肉。
「抬」腳踏:雙腳原地踏步,練重心轉移、平衡力及避免小碎步絆倒。
「墊」腳站:雙腳踮起腳尖,練小腿後側比目魚肌,控制腳踝穩定性。
相關訊息請至臺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官網、臉書專頁或洽詢專線:(02)22343501-6838王小姐。
最新的新畫堤作品就在松河街!一樣延續過往松河街堤防藝術風格,但不一樣的是,這次由燈光設計師吳限操刀,透過光影藝術,將南港的多元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段堤防壁畫也很精彩,可欣賞吳介民 設計師的作品「漫遊時光機」,一覽南港過往的繁華歲月 。 南港,這座結合交通樞紐與科技商圈的城市,擁有無限發展的可能,因此吳限以此為發想,將壁畫主軸訂為「共生之境,創新之城」。他將這座城市多元的人文生態,巧妙融入其中,也畫入「Nangang」的綠色生態意象,賦予堤壁全新的生命力,也因此讓這座堤壁更具地標性 。 壁畫裡穿插了十分豐富的元素,以不同職業和年齡的人物作為主軸,象徵著南港這座城市的多樣性與包容性,北市水利處表示,這次美化亮點在於,特別巧妙運用扶壁設計的角度,勾勒出各式各樣人物的臉孔,不但充滿視覺的趣味與驚喜,更為這幅作品增添了許多層次感。 …
114年全國成棒甲組春季聯賽熱血開打,去年勇奪隊史首冠的臺北興富發棒球隊,今(2日)於桃園市青埔運動公園棒球場迎戰綺麗珊瑚成棒隊;為持續深根基層棒球,臺北市政府體育局特邀請北市國中小棒球隊小球員們親臨現場看球,游竹萍局長表示,體育局致力爭取舉辦各項國際賽、扶植業餘成棒隊,更藉此機會安排基層小選手入場看球,感受現場魅力、累積賽場經驗,希望激勵小球員們繼續成長、勇敢追夢,為國內棒壇孕育更多臺灣之光。全國成棒甲組春季聯賽為國內甲組棒球隊重要賽事之一,臺北興富發棒球隊去年在呂明賜總教練帶領下勇奪隊史首冠,順利集滿甲組賽事最後一塊冠軍拼圖,成為唯一完成大滿貫的城市棒球隊,今年全隊更早已整軍待發、誓言連霸,尤其今日對決綺麗珊瑚,場邊有來自臺北市延平國小、東園國小、桃源國小、陽明高中(國中部)等校的近百名小球員們化身最強應援團,歡聲加油為臺北榮耀吶喊,更激發場上球員們拚戰鬥志,要以勝利回饋小球迷們。游竹萍局長指出,自臺北大巨蛋啟用以來,體育局接連爭取舉辦2023年亞洲棒球錦標賽、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2025世界棒球經典賽臺灣區資格賽,全國球迷在「臺灣主場」見證中華隊連戰連捷、屢創佳績,使臺灣棒球迎來新盛世,也激勵更多小球員勇敢逐夢;體育局為厚植基層,每年投入近千萬元補助北市19校棒球訓練站,此外也提供設備、運動科學、防護、心理諮商等資源,打造完整的三級棒球環境,使各個小選手都能盡情揮灑汗水。游竹萍局長表示,為讓更多選手站上賽場,體育局亦積極扶植臺北城市棒球隊,在堅實的教練團與後勤團隊輔助下,使臺北興富發棒球隊攀升為國內業餘成棒頂尖勁旅,亦是培育職業選手的搖籃,此次邀請臺北市基層棒球隊親臨現場感受觀賽魅力、累積賽場經驗,且後續也會安排興富發棒球隊指導小選手們球技,多元管道培養潛力球員、充實國球人才庫,使臺北市成為孕育臺灣之光的重要基地。114年全國成棒甲組春季聯賽將於5月11日落幕,歡迎所有市民關注興富發棒球隊賽況,共同為臺北市優秀選手們加油喝采。(各式活動資訊請至「臺北興富發棒球隊」臉書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tp980409)臺北市政府體育局競技運動科 李榮晉 科長 2570-2330分機6601李孟霖 行政管理 2570-2330分機6505新聞聯絡人鄭名翔 2570-2330分機5253、0905-139-636
臺北市政府為維護公共安全,首創建築物外牆飾材應委託安全診斷機構檢查並辦理申報,現階段要求商業區11樓以上、屋齡達30年建物外牆應於115年12月31日以前辦理安全診斷申報。 建管處表示,依據「臺北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第31條之1規定,達到一定年限之建築物應辦理外牆安全診斷檢查及申報。北市府於112年6月27日公告位於北市商業區11樓以上且屋齡達30年以上建築物應於115年12月31日以前辦理首次安全診斷申報業務,逾期未完成申報將裁處新台幣1萬元至5萬元罰鍰,並限期補辦手續,屆期未補辦者,得按次連續處罰。 建管處處長虞積學表示,對於未達申報屋齡之建築物,建築物所有權人仍應負維護管理之責,如因外牆飾材發生剝落造成民眾生命財產之損害,該處將依建築法相關規定予以裁罰外,建物所有權人應亦應負相關民刑事責任。另外對於發生外牆飾面剝落之建築物,建管處也會委託臺北市建築師公會專業建築師進行現場勘查評估外牆損害等級,如己達危險等級,將列管要求所有權人或管理委員會限期辦理完成修繕,逾期未完成者,將採連續裁罰至完成改善。 虞積學處長強調,為因應營建物價持續上漲,「建築物外牆安全診斷檢查申報補助」及「建築物外牆飾面剝落修繕費用補助」皆提高補助費用,診斷及檢查費用由最高8萬8千元提升至最高12萬8千元,外牆剝落修繕費用由最高10萬元提升至最高20萬元,採實支實付。民眾可逕至建管處網頁(http://dba.gov.taipei)「科室業務-使用科-建物外牆飾面剝落修繕及安全申報建物外牆安全」中查詢補助相關規定及申請表格,或洽臺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使用科櫃台、聯絡電話:02-2720-8889#8394外牆小組詢問相關規定。
北市信義分局福德街派出所於2月初時接獲一起竊案,報案人至信義區逛街購物,與朋友聊天時將物品放置於附近鐵椅上,前後不過五分鐘的時間,再次查看時新購球鞋已不見蹤影。警方經調閱監視器已立即掌握竊嫌外型特徵,惟因信義區深夜時段人潮眾多,第一時間尚無法辨識身分。後經福德街派出所警員黃郁雯不懈努力,陸續調閱各百貨、商場、路口、地下街、停車場、轉運站及捷運站等上百支監視器畫面,逐筆比對分析,一路從信義區往大安區、中正區、萬華區追蹤,前後耗時月餘,終於鎖定犯嫌身分為去年11月底甫出監的羅姓慣竊。另警方發現,羅嫌多於夜間時段自捷運西門站6號出口搭乘捷運,隨機於捷運台北車站、忠孝復興、忠孝敦化、市政府等站下車,步行巡梭於人潮聚集處物色目標,趁民眾酒酣耳熱之際,順手牽羊竊取無人看管的物品,直至早上人潮散去後,再利用偷來的悠遊卡搭乘捷運返回萬華區的藏身處所。本分局福德街派出所掌握上述情資後,隨即備齊卷資向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聲請拘票獲准。未料才過一天,福德街派出所警員黃郁雯於輪休期間搭乘捷運偶然撞見羅嫌,遂一路尾隨羅嫌至捷運忠孝敦化站下車,並同時通報警力支援,警方見時機成熟一擁而上,於大安區一處人煙稀少的巷弄拘捕羅嫌。後警方於羅嫌住所除取回本案遭竊的球鞋外,另起獲多件疑似他人遭竊的證件、金融卡、錢包及耳機等贓物,遂一併扣押返所釐清,全案於警詢後依刑法竊盜罪移送偵辦。信義分局長李憲蒼早在去年就發現,部分宵小看準信義區深夜人潮眾多,民眾飲酒過後疏於看管個人財物,藉此動手行竊。故於11月底下令各所共組專案小組,動員全分局力量打擊是類犯嫌,除了維持信義區的夜間社會秩序外,也要盡力保障民眾的財產安全。但同時信義分局也要向民眾呼籲,外出飲酒應注意自身財產安全,謹慎保管包包、皮夾、手機等隨身物品,避免讓有心人士有機可趁。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2)日出席2025年第四屆金孕獎頒獎典禮,致詞時表示,上任以來積極推動「好孕專車」、「幸福住宅」、大幅擴增臨時托育據點等多項政策,成功帶動生育動能。臺北市去(113)年新生兒人數達1萬7122人,不僅創下4年來新高,更是六都中唯一呈現正成長的城市,生育率也突破1。蔣萬安接著表示,這是他連續第二年參加金孕獎頒獎典禮,他特別感謝國際母嬰產業發展協會長期推動婦幼醫療發展,積極引介優質品牌團隊,讓整個產業蓬勃發展、與國際接軌。他也提到,金孕獎的舉辦讓更多人關注市府在婦幼議題上的努力,而臺北市政府這段期間在政策推動上確實展現成果,不僅鼓勵生育,更致力於打造育兒友善的環境。他進一步指出,許多孕媽咪在懷孕期間或剛生產後,要搭車、擠公車、在下雨天候車都相當辛苦,因此他上任後推出了「好孕專車」,從孕期開始到產後6個月,市府提供免費叫車服務。該計畫目前已與臺北市1萬4,000多輛叫車服務車輛合作,累計服務2萬1,000名孕婦、提供達57萬趟次的接送服務。蔣萬安指出,「好孕專車」政策上路後,市府持續進行滾動式檢討,並廣泛蒐集使用者的回饋意見。根據目前市府調查,該項服務的滿意度穩定維持在七成以上,他感謝幕後協助政策推動的團隊,以及踴躍使用服務並提供寶貴建議的媽媽們。他進一步說明,市府也推出「幸福住宅」政策,讓新婚夫妻或育有6歲以下孩子的家庭,能優先入住社會住宅,協助解決小家庭的居住問題。同時,臺北市也積極布建育兒設施,除了既有的公托、親子館外,「臨時托育服務」也逐漸受到家長歡迎。他分享自身的育兒經驗表示,臨時托育對許多家長來說是喘息與應變的重要資源,無論臨時有事或需要短暫休息,都能安心將孩子托付。目前臺北市的臨托據點已從他上任前的4處,大幅擴增至21處,今(114)年預計再新增2處,總數將達23處,持續以市民需求為導向,加速優質服務的布建。蔣萬安接著表示,市府推動的多項鼓勵生育政策,已展現實質成效。臺北市去年新生兒人數達1萬7,122人,不僅創下4年來新高,更是全國六都中唯一新生兒數呈正成長的城市,生育率也成功突破1。他強調,市府將持續努力,營造育兒友善環境,打造幸福城市,這與金孕獎所倡議的理念相當一致。致詞最後,蔣萬安也特別恭喜立法委員陳菁徽,除了即將成為4寶媽,更榮獲2025年第四屆金孕獎的醫療貢獻獎。他讚許陳委員不僅是優秀的國會議員,更是專業的生殖醫學與婦產科醫師,在立法院積極推動人工生殖法的修法,市府未來也期待能與她攜手合作,推動更多友善婦幼的政策。他還幽默地說,至於是否要成為「4寶爸」,「請讓我想一下」,也要回家詢問太太的意見,尊重太太的選擇。他坦言,照顧3個孩子已經相當辛苦,特別是對媽媽而言,因此現場應該給所有媽媽最熱烈的掌聲。他也感謝所有辛苦育兒的父母,並恭喜今日所有獲獎團隊與得獎者,強調臺北市政府將永遠是婦幼最堅實的後盾。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新聞稿發稿單位: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聯 絡 人:黃櫻花(1999轉2073)發稿日期:中華民國114年3月25日實質行動守護文化傳承,臺北市為原民挺到底!臺北市首創原住民返鄉交通補助上線啟動為鼓勵旅居臺北市的原住民參與原鄉部落的歲時祭儀、文化與體育活動,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率全國之先,推出原住民返鄉交通補助計畫2.0版,協助設籍臺北市的原住民及其直系親屬減輕返鄉交通負擔,以實際行動支持文化根脈的延續。此項計畫最初僅補助返回原鄉參與歲時祭儀的交通費,為鼓勵族人返回原鄉汲取更多的文化能量,今年度將補助範圍擴大至文化及體育活動,凡設籍臺北市的原住民朋友,每年皆可申請一次返回原鄉參與歲時祭儀、文化或體育活動的火車來回票價,最高可補助三名直系親屬同行。原民會主委表示:文化的延續不應受距離和成本阻隔,臺北市率先推動這項補助,正是希望原住民朋友,不管在哪裡生活,都能回家參與屬於自己的文化節奏。期望透過這項計畫,縮短都市與部落之間的距離,讓文化不再只是記憶,而是活生生的日常生活。為簡化作業流程,申請方式相當便利,族人僅需透過「台北服務通」線上平台提交身分證明與參加活動之證明文件,經審核通過後即可核發補助,讓每一筆補助都能發揮最大的效益。在少子化與族群流動快速變遷的時代,臺北市以創新政策做文化保育的推手,不只是提供車票補助,更是在文化傳承的道路上陪伴族人返鄉,讓回家的路不再遙遠、不再孤單,與文化同行,臺北市挺你回部落!